荼蘼也寫作荼縻、荼靡,
古人給她取了不少好名字:佛見笑、百宜枝、獨步春、瓊綬帶、白蔓君、雪梅墩等。

荼蘼,又稱「懸鉤子薔薇」,屬薔薇科,落葉或半常綠蔓生小灌木;
攀緣莖,莖綠色,莖上有鉤狀的刺,羽狀複葉,小葉橢圓形,上面有多數側脈,致成皺紋。
初夏開花,花單生,大型,雪白、酒黃,火紅,可大多都是白色,單瓣,有香味,不結實。
色香俱美,其藤蔓若以高架引之,可成垂直綠化的優良觀賞花木,以地下莖繁殖。

產於我國,現在較少人知道,但它在古代是非常有名的花木。
《群芳譜》上說,“色黃如酒,故加酉字作「酴灖」。
陸游有詩:「吳地春寒花漸晚,北歸一路摘香來。」對荼蘼的評價是很高的,
亦由此可知荼蘼花在我國很多地方能種植,也不太少見。
詩人楊萬里卻不喜歡將荼蘼與酒聯繫在一起,他有詩:「以酒為名卻謗她,冰為肌骨月為家」。
詩人常感情用事,晁無咎甚至說荼蘼應該取代牡丹為花王。

讀袁中郎《花祟》,有「荼蘼宜沉水」句,但不知其詳。
見注釋曰:清代褚人荻《堅瓠續集》有《荼蘼露》一篇,說荼蘼露為大西洋沿岸各國所產,
荼蘼花上凝結了露水,「瓊瑤晶瑩,芬芳襲人,若甘露焉,夷女以澤體膩發,香味經月不滅」。
夷人將這種花上的露水收集並用瓶子裝了,遠販賣到外地。

《清異錄》:「荼蘼曰白蔓郎,以開白花也。」
還有毛滂《南歌子‧席上和衢守李師文》云:「綠暗藏城市,清香撲酒尊,淡煙疏雨冷黃昏。
零落荼蘑花片損春痕。潤入笙簫膩,春餘笑語溫。更深不鎖醉鄉門。先遣歌聲留住欲歸雲。」

紅樓夢中《壽怡紅群芳開夜宴》一回,曹雪芹用以花喻人的手法暗示人物命運,其中就有荼蘼。
麝月抽到一張花簽,是「荼蘼 韶華勝極」,背面的詩句是:「開到荼蘼花事了」,
出自宋代詩人王琪的《春暮游小園》:

「一從梅粉褪殘妝,塗抹新紅上海棠;開到荼蘼花事了,絲絲天棘出莓牆。」

「韶華勝極」意指花事到了盡頭,之後自然是群芳凋謝了,有完結的意思;
荼蘼花在春季末夏季初開花,恰好是這最後開的花。

於是云「春的姿態冶艷得腐敗」,二三子不浴乎沂水,反倒懷興來尋這最後的芳春了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wn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