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一周進行北印旅遊時,才發現各個城市的Auto都不太一樣。
Baroda的Auto里程計是很古意的黑色金屬鐵盒,
以內圈跳動的數字表示里程,數字紅紅白白圓圓的,很是可愛。
有人搭乘時,司機會將豎著的「FOR HIRE」字樣往下壓,
看起來像是里程表歪著脖子,十分逗趣。
到了德里,里程計變成電子液晶螢幕,
方方正正的紅色字樣與黑色螢幕相比非常鮮明,
然而與古早味的鐵製里程計相較沒什麼進步,仍然只有顯示數字的功能,
到達目的地後司機還是得摸出一張里程費用對照表換算。
(很詭異的是對照表上的數字是以印度語書寫,
所以我們還要另外準備一張印度語/阿拉伯數字的對照表!)
Baroda的小型Auto,後座並排坐3個人就已是極限,
日常生活中我們為了省錢,都是5、6個人擠一台車,
除了司機願意縮讓地空出駕駛座旁一個比較寬敞的座位外,
後座乘客都得練就一身排排坐疊疊樂的好功夫。
這還不算什麼,聽說最高紀錄是8個人擠一台車!
有機會還真想拜見這些瑜珈大師。
在齋浦爾,Auto的體型變得比較大,內裝也寬敞許多,
背著大行李行動的我們在硬塞進車裡時明顯地感受到差異;
來上4個背包客應該也不嫌擁擠,我們戲稱為「豪華Auto」。
經過一家汽車經銷商時,看見櫥窗裡展示著全新的Auto,
一時好奇,三人分別估價1萬、2萬、5萬盧比,方才推門進去詢價。
一問之下不得了,一台竟然要10萬多盧比!
原來成為三輪車司機的代價如此高昂,
看來以後殺車費時都要手下留情,讓他們早日回收成本哪。
如果計程車司機魂燃燒又覺得Auto的成本太高,
兩輪人力車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很有老上海風情的兩輪人力車,
顧名思義就是司機奮力在前踩踏腳踏車、
後座乘客悠閒環顧市景的交通工具,
在巴羅達沒看過,在其他城市如瓦拉納西、齋浦爾等都很常見。
缺點就是座位狹小,僅容二人,像我們三人一組搭乘就很不方便;
再者輪子很高,不僅上下不易,坐著也覺得顫顫悠悠地不安心,
於是嘗鮮一兩次後就還是回到Auto的懷抱。
真正豪華高級的計程車出現在孟買。
可能是因為維持市容的目的,孟買市區規定不可行駛Auto,
於是市區內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計程車了。
是貨真價實的計、程、車,和台灣的沒什麼差別唷!
內裝椅套多為天鵝絨,乍看之下還頗高級的;
駕駛座與乘客席間有塊木板隔開,不過沒什麼影響。
黑黃相間的是non-AC,紅藍相間的則是AC車。
冬天還不覺得區分這有什麼實益,
不過想來夏天時AC車應該是炙手可熱吧。
孟買市區的確看不到Auto出沒,遑論人力車了,
一直到最後包車直驅機場時,
開出市區2、30分鐘才漸漸看到Auto的身影,
頓時有種親切又熟悉的感覺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