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篇短篇故事,揉合交織出妖魔神怪的饗宴。
雖然(宴已備妥)四字讓人打從心底地感到膽寒,
然而其中的社會學、心理學觀點亦十分引人入勝。
(對鄉土考據學較無興趣,故不予討論。)

節錄其中三段,提供不專業不負責任無參考價值的看法。

"這種像迷信的事......每個人都會相信嗎?
......我不相信。
可是即使如此,與其說是怕,更覺得內疚。
就像違反了約定似的,會有罪惡感......"


沒有強制拘束力的所謂傳統、民俗,甚至道德等,皆屬於此類。

"鄉愿"與"隨波逐流",其實是奠基於人類的群居天性。

"人說服裝就是文化。
那麼這些繁雜的化妝、整裝過程,就是女人變成女人的儀式吧。
在文化性別差異裡,雌與雄是不同的。
......人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裝扮的。
那麼所謂女人的本性,是存在於包裹女人的衣服上嗎?"


除去社會對雌雄、男女所賦予的刻板模型此一性別議題,
這段文字近似本體與客體論。
如"記憶"--構成人類認知的重要部分--

是依附於大腦皮質之上、神經元之間,還是"心裡"? 

"所謂胎兒,是體內的他者。
那麼是女人生孩子,還是孩子從女人身上生下來?這難以判斷。
......對女人來說,生產雖然是在個人意志下進行的行為,卻也是無視於個人意志的生理現象。
......生孩子的身體與女人這種東西,打從一開始就是同義的。
 器皿當中其實什麼也沒有裝,只是器皿本身不願意承認自己就是器皿罷了。"

亦即"女人沒有墮胎自主權",
因為自主權要奠基在"擁有"身體的"所有權"上,
然而女性只是沒有意識到(或不願面對)自己的身體是器皿的事實。

同時,"母性"亦只是激素或荷爾蒙的結果,
所以至始就沒有"母親愛孩子是理所當然的"的客觀事實存在。

採取解構主義觀點。

-同場加映- 
"富士山的祭神就像我剛才說的,是木花咲耶姬,
這個木花咲耶姬有著"妹妹"的屬性。" 

喂喂,怎麼好像突然萌了起來?! =////=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wn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